湖南“新”观察·小县大观|桂东:以“小资源”撬动“大产业”的实践样本-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5 04/22 09:50:59
来源:新华网

湖南“新”观察·小县大观|桂东:以“小资源”撬动“大产业”的实践样本

字体:

  编者按:

  郡县治,天下安。湖南有86个县(市),县域面积占全省九成,常住人口占全省七成,经济总量占全省五成以上。但在传统评价体系下,部分常住人口不足20万的小县,长期困于体量小、基础弱的现实,在区域发展版图中一度并不起眼。

  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中,小县何以作为?今年以来,新华社湖南分社“90后记者调研行”团队前往4个常住人口不足20万的小县蹲点,感受小县发展的脉动。调研团队发现,一些小县正摒弃“对标明星县”的旧思路,立足独特优势资源,蹚出“小而特”突围之路。

  当然,转型之路并非尽是坦途。当特色产业初现雏形,一些难以突破的“玻璃天花板”、长期的发展欠账和发展过程中的“规模偏好”,让小县也遭遇“成长的烦恼”。

  如今,县域经济发展正迎来战略机遇期。虽无大县的体量优势,但小县具备“船小好调头”的灵活度:产业结构简单意味着转型成本更低,资源聚焦更易形成突破合力。乘势而上,小县要有大作为,还需精准施策。

  从今天起,新华社湖南分社陆续播发一组“小县大观”调研手记,讲述人口小县发展中“小”与“大”的辩证逻辑。

湖南“新”观察·小县大观|桂东:以“小资源”撬动“大产业”的实践样本

  新华网长沙4月22日电(记者余春生、张格、陈泽国)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人口小县如何作答“富民强县”的转型命题?地处湘赣边界的湖南省桂东县,以不足20万人口的体量,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探索出一条“生态立县、文旅富民”的特色发展路径,为同类县域提供实践样本。

  ——“小县大魄力”:以转型激活强动能

  若从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等传统衡量标准来看,桂东县无疑是一个小县。但换个维度看,其平均海拔900米、森林覆盖率81.97%、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4.6万个的生态禀赋,堪称“生态大县”。

  面对“要生态还是要发展”的抉择,桂东县展现出“壮士断腕”的决心:2014年出台“有矿不挖、有树不砍”的生态保护“土政策”;2017年关停全县污染化工企业,年减财税超5000万元。坚守换来“全国生态示范区”称号,更催生发展新动能——2024年GDP达57.86亿元,同比增长5.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70元,同比增长5.2%。

  “小县产业转型包袱轻、调头快,反而成为优势。”当地干部表示,简单产业结构降低了转型成本,集中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策略成效显著。

  这是在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拍摄的一处民宿。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全民办民宿”:小资源撬动大产业

  桂东的突围之战,文旅产业是关键落子。

  与依赖外来资本的开发模式不同,当地创新“全民共建”机制:出台专项奖补政策,设立“全域康养山城”建设指挥部,鼓励村民将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

  政策激励下,留守村民变身“民宿老板”。目前全县建成民宿近1000家、总床位2.6万张,形成6个民宿重点村,8000余人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2024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291.6035万人次,同比增长10.02%;接待国内外游客总花费32.9785亿元,同比增长8.86%。

  避暑高峰期单日过夜游客达3万人,村民直言“旺季一月收入抵过去一年种地”。

  在文旅产业带动下,桂东县近年来加快培育出一批地域特色鲜明、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乡村富民产业,老百姓的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近五年来,桂东全县居民存款总额增长53.07%,达89.85亿元;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12元,增长35.72%。

  在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沤江镇寒口村的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工人在晾晒瓜蒌。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小县大突围”:破瓶颈还需强支撑

  当前,桂东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记者走访发现,作为人口小县,其在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文旅产业季节依赖性仍比较强,本地消费市场活力还待进一步激发。

  面对客观瓶颈,桂东以改革破题,打出组合拳: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加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吸引专业运营团队入驻……

  一些受访干部也期盼,针对诸如桂东这样发展已有初步成效的人口小县,可以结合具体县域情况,制定出台个性化的支持举措,为发展“添柴加火”,充分发挥人口小县“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开展改革政策试点,让一批人口小县成长为全省县域发展的“轻骑兵”,探索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县域发展之路。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