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鼓声自远——湘西苗鼓非遗传承人石金琦的传承故事-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5 07/10 10:44:39
来源:新华网

心中有鼓声自远——湘西苗鼓非遗传承人石金琦的传承故事

字体:

  7月的湘西,层峦耸翠,处处皆景。时逢各地高校暑期“三下乡”火热开展之际,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能量”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湘西大山深处的坪朗村,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发展的结合密码,也因此结识了扎根乡土、心系孩子们的苗鼓非遗传承人石金琦。

  石金琦的人生,因苗鼓而坚韧,因孩子们而温暖,在传承的鼓点与孩子们的笑颜中,她找到了穿越时光的自我映照与恒久价值。

  从痴迷孩童到守护者

  “除了妈妈的传承,就是自己儿时的摸索!”谈起与苗鼓的不解之缘,石金琦眼中闪烁着光芒。年幼时耳濡目染,骨子里自觉产生了对苗鼓的热爱。家中无人时,她便自己对木凳敲打,一遍遍模仿、苦练,即使胳膊酸痛也不肯放下鼓槌。“那时候没想太多,就是打心底里喜欢,鼓声一响,什么烦恼都忘了。”这份纯粹的热爱,支撑她度过了无数个勤学苦练的日夜,也让她逐渐成长为坪朗苗鼓的中坚力量。

  照亮留守孩子的“鼓”舞之路

  岁月流转,随着当年传授她技艺的师长们逐渐老去,石金琦心中守护苗鼓的使命感日益加深。石金琦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村中的留守儿童。“看着这些娃娃,父母在外务工无人照顾,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也需要有人拉一把。”她深知,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关怀,更需要精神的寄托和自信的建立。于是,她主动将自家院落打造成“鼓乐学堂”,定期让孩子们到她家中学习苗鼓。

  “屋子就那么大,鼓也就两个,孩子那么多,我就让他们在墙上练,墙上全是他们用鼓槌打出的小洞,在我眼中,这些小洞不是残缺,更是一种回忆的印记。”石老师每每回忆她刚开始教小朋友时的情景,内心满是温暖。在石金琦耐心细致的教导下,原本羞涩拘谨的孩子们,眼神逐渐明亮,笑容愈发灿烂。

  在传承中遇见“另一个自己”

  “教娃娃们打鼓,其实也是在找回我自己,记得小时候在河边敲石头,每个石头都有不同的声音,就和孩子们一样各有不同。” 石金琦对实践队员说。每一次带领孩子们挥动鼓槌,那熟悉的节奏仿佛时光隧道,让她清晰地看到当年那个痴迷苗鼓的小女孩。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学会一段鼓谱后的雀跃、克服困难后的坚毅,都让她重温着初心最滚烫的温度。“在他们身上,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那份对苗鼓毫无保留的热爱和执着。”

  她坦言,教孩子们的过程,不仅仅是单向的技艺传授,更是双向的心灵滋养。孩子们的纯真与进步,不断给予她力量,让她在守护非遗这条时而孤独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确认了传承的价值和意义。“看到他们因为苗鼓而快乐、而自信,我就觉得,这份坚持,值了!苗鼓的魂,一定能传下去。”

  实践团队负责人感慨:“石老师的故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绝非单纯的技艺复制,它承载着像石老师这样传承者的生命温度,更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温暖人心、照亮童真的巨大力量。她以鼓为媒,连接了过去与未来,也疗愈了他人与自我。”

  石金琦用她的“鼓点人生”证明,那面传承千年的苗鼓,在坪朗村擂响的,不仅是激昂的文化强音,更是点亮希望、守护童心的温暖回响。(安奕波)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