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活动中,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代表队夺得华南赛区一等奖。此前,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相关专业学生一系列重点赛事中屡获佳绩,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三进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首创性实施“创新学分”必修制度,3个创新学分的“硬指标”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同时,学校搭建配套的开放实验室与工作坊,三级经费支持体系与本科生导师制,让创新实践有平台可依、有资源支撑、有专家引路。另外,重构专业教材,将电子产品全链条工艺融入课程案例;打破传统年级壁垒,让本科生进入导师团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导师科研项目融入实践教学课堂,科研成果走进理论教学课堂,实现“创新进学分、工艺进教材、项目进课堂”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创新项目或毕业设计与企业需求融接、AI成果融入教育教学。”据该校工程与设计学院负责人介绍,“三融”旨在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效衔接,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现代产业学院及创新创业基地里,企业导师带着课题入驻,“揭榜挂帅”的师生项目团队埋头攻关,双向发力对接市场需求。此外,学院积极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转化为智慧教学工具与案例,重塑课堂教学形态,提升育人效能。
近三年,该院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100多项,主持大创项目100余项,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超百项,超过60%的毕业生成为湖南省中职骨干教师。(吴逸飞)
【纠错】 【责任编辑: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