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10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明星
推出“机关食堂一卡通”服务模式,实现“市、县、乡”三级机关食堂联网,打破异地公务用餐壁垒,为公务“零接待”提供技术平台支撑;打造“校园食堂监管平台”,让学校食堂管理、采购管理、收支管理等全流程公开透明,学生就餐时间、金额、菜品等一目了然,助力校园食堂资金监管和食品安全……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以下简称湖南建行)深挖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服务新场景,以“智慧食堂”为驱动,用“小饭卡”激活基层治理大动能。
规范公务用餐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到了中午饭点,正在该镇调研“三农”资金发放情况的郴州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自行前往镇机关食堂,各自扫码或刷脸即可排队用餐,无需基层接待。这是郴州实行市、县、乡三级“机关食堂一卡通”,推进全市公务“零接待”改革的生动缩影。
郴州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由于部分乡镇地处偏远,加之机关单位食堂实行内部“一人一卡”,郴州市域内跨单位和异地公务用餐有现实需求。郴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胡训忠介绍:“地处偏远或交通要道的乡镇,接待任务一般较重,我们了解到,有些乡镇的接待费预算常常捉襟见肘,基层财政压力较大。”郴州市纪委监委在检查督导中也发现,借公务用餐之名行违规吃喝之实、虚列事项钻接待公函空子等违规接待现象时有发生,这与“过紧日子”的要求背道而驰。
如何打通全市各级机关食堂纵向、横向联网通道,从根源上满足公务用餐需求,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在郴州市委、市政府等多方支持下,湖南建行组建专项攻坚团队,深入郴州各级机关食堂调研,全面对接纪委监委、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局等职能部门,以自身开发的“智慧食堂”系统为基础,为郴州定制“机关食堂一卡通”服务模式,形成“市、县、乡”三级机关食堂全链路数字化贯通,专款专用,实现“刷餐卡,吃食堂”,有效解决公务外出无法回原单位就餐难题。
同时,系统预设日消费限额,餐补数据与公务出差记录智能比对等多重防护网,对“有出差无就餐”“吃而不付”“下级代付”等异常情况进行预警,积极服务纪检监察部门廉洁防控需求。“既提升了监督的质效,又可以防止出现重复检查、无序检查的情况,让按规矩采购、按标准供餐成为常态。”郴州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监察室主任曹文彬说。
在“机关食堂一卡通”服务模式的技术支撑下,2023年6月,郴州市在安仁县和嘉禾县试点推行市内公务活动“零接待”,2024年6月面向全市推广。
当市内公务接待简化为个人刷卡就餐,基层服务战线更显生机勃勃。郴州市北湖区仰天湖瑶族乡党委书记朱睿表示,仰天湖瑶族乡是北湖区最偏远的乡,干部下乡开展工作常在当地用餐。“市里开展公务‘零接待’后,上级单位不管什么时候来都是在食堂吃饭,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工作负担。”朱睿说。
如今,在湖南建行的助力下,“机关食堂一卡通”已联通郴州9县2区,覆盖11万名干部职工,行政事业单位覆盖率达97%,当地公务接待费用显著下降。
刷好“明白账”
如果说“机关食堂一卡通”优化了公务用餐模式,那么“智慧食堂”在校园食堂、社区食堂等场景的拓展应用,则让农村学生营养餐补贴、社区养老助餐补贴刷出了“明白账”。
在湖南郴州、怀化、岳阳等地的120所学校,学生在校园食堂刷脸就餐,家长打开“建行生活”手机客户端,就能实时监测孩子当天在校就餐时间、食用菜品、消费金额。“我每天在手机上都可以看到孩子的用餐情况,还可以看到学校的采购和制作,让我很放心。”郴州市北湖区学生家长匡保生说。
随着校园食堂在智慧就餐、食品安全、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管需求不断提升,湖南建行以“智慧食堂”为底座,推出“校园食堂监管平台”的“智慧解法”。
“平台集纳了校园食堂建设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会计核算、履职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食堂全流程动态管理。”湖南建行金融科技部技术人员杨威介绍,通过平台,校园食堂食材采购来源、价格、使用情况,学生就餐消费记录,农村学生营养餐补贴发放情况等,在管理后台一目了然。
在郴州市苏仙区良田小学校长李强看来,“校园食堂监管平台”不仅提升了校园食堂的运营效率,平台自动生成财务报表,还对食材采购价格以及食堂收支占比等进行预警,确保校园食堂的收支运行规范,账目清晰可查,有效防范校园食堂账目混乱和资金挪用的行为。
助力“家门口养老”
幼有所育,老有所养,一老一小事关民生福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区食堂成为近年来各地探索推进的重点养老服务项目。如何在提升老年人就餐体验的同时,加强对老年助餐补贴的监管?
湖南建行通过引入“智慧食堂”底座,联通政府服务、机构应用、个人服务和运营管理等各项服务系统,开发“智慧养老食堂综合服务平台”。平台主动对接民政部门,让老人在社区老年食堂自动实现折扣就餐。
在湘潭市雨湖区和平街道湖南科大北区的社区食堂,每到饭点,前往老年助餐点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
雨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科大老年助餐点附近有多个住宅小区,老龄人口密集。平台自动识别民政系统核定的老人名单,通过刷卡、刷码、刷脸消费等多种功能,满足了老年群众的就餐需求。
同时,“智慧食堂”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实现了民政部门和社区食堂的用餐数据高效管理,助力基层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让老人切实感受“家门口养老”的便利。
据湖南建行统计,截至今年6月,郴州、娄底、长沙、益阳、永州等地已陆续落地搭建126个“智慧养老食堂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服务老年客户4.62万人次。
从机关食堂到校园食堂、社区食堂,从干部职工到广大学生和老龄群体,“智慧食堂”的“小饭卡”让就餐更加透明高效,让廉洁作风在科技与数字赋能下更精准落地。“食堂管理的数字化升级,不仅优化了支付方式,更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湖南建行负责人表示,湖南建行将不断深化数字金融和金融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持续延伸服务触角,延展服务主体,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建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