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引领中医药走向世界 一颗茯苓的百亿产值“密码”
——2025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暨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应用大会观察
深秋的湘西南,漫山松林飘香。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一颗看似普通的菌核——茯苓,正经历着从传统药材到国际化大健康产业的深刻蜕变。
17日,2025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暨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应用大会在此间开幕。业内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齐聚“中国茯苓之乡”,共同解读一颗茯苓撬动百亿产值的“密码”,探寻中医药以标准为翼、走向世界的“靖州方案”。
过去,中药材因缺乏国际公认的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常面临“说不清、道不明”的困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9年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成立至今,已在中药领域发布74项国际标准,其中51项中药材标准成效显著,促进了产业发展并提升了中医药的国际声誉。如今,《中医药—茯苓》ISO国际标准的应用,不仅驱动整个产业链向规范化、集约化升级,更为茯苓产业的国际化铺就一条“标准化跑道”。
“十方九苓,七出靖州”。如今,这里已不仅是资源产地,更是全国最大的茯苓菌种供应、交易加工和出口基地。“全县有超过30%的人员从事茯苓相关产业,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81.59亿元,今年有望突破百亿元。”靖州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茯苓产业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从菌种研发、林下种植,到精深加工、市场交易,再到药旅融合,靖州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会上发布的《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标准,更是从源头确保了产业的规范与质量。一颗茯苓,串联起一二三产,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大会期间,《中国靖州茯苓》出版发行,茯苓菌种选育繁殖研发专家实验室揭牌。这些举措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的智力和科技支撑。
以标准引领质量,以科技赋能产业,这条从“田间”到“世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出勃勃生机。(李大升 肖扬琳 徐鲁湘)